• 发文章

  • 发资料

  • 发帖

  • 提问

  • 发视频

创作活动
0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返回

电子发烧友 电子发烧友

  • 全文搜索
    • 全文搜索
    • 标题搜索
  • 全部时间
    • 全部时间
    • 1小时内
    • 1天内
    • 1周内
    • 1个月内
  •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家还在搜
  • TCD142D构成线阵CCD驱动电路

    TCD142D构成线阵 CCD驱动 电路:

    2011-10-28 11:17

  • CCD图像传感器TCD1206结构特点及引脚

      TCD1206的主要特点   TCD1206是一款高灵敏度、低暗电流、2 160像元的双沟道线阵CCD图像传感器。由2 236个PN结光电二极管构成光敏元阵列,其中前64个和后12个是用作暗电

    2010-08-20 11:07

  • 探索东芝 TCD1304DG 线性图像传感器的功能

      主要特性 高灵敏度和低暗电流 TCD1304DG 具有高灵敏度和低暗电流,非常适合需要精确和可靠图像捕捉的应用。传感器包含 3648 个光敏元件,每个元件尺寸为 8 µm x 200 µm,确保

    2024-07-10 13:36

  • TCD1501C型CCD图像传感器的原理、性能特点及驱动电路的设计

    本文以TCD1501C型CCD图像传感器为例。介绍了其性能参数及外围驱动电路的设计。驱动时序参数可以通过VHDL程序灵活设置。该电路已成功开发并应用于某型非接触式位置测量产品中。

    2020-05-03 10:59

  • 冷媒(制冷剂)泄漏监测中热导传感器(TCD)与非分散红外传感器(NDIR)的对比分析

    冷媒泄漏监测的传感器到底是选择热导原理,还是红外原理的?在冷媒泄漏监测中,选择热导气体传感器(TCD)还是红外传感器(NDIR)通常基于成本、环境适应性、维护需求等实际因素。冷媒泄漏监测传感器选型

    2025-05-07 14:17

  • 如何利用TCD1304实现自动增益控制的高速CCD驱动电路设计?

    CCD传感器必须在一定的驱动脉冲的作用下才可以完成信号电荷的转移、输出。在一定的驱动频率内,提高驱动信号的频率则会加怏电荷包的移动,从而提高测量速度;反之,降低驱动信号的频率则会降低测量速度。因此要提高测量速度就要提高驱动信号的频率,而在某些场合需要将光积分时间提高到10us时,就需要将时钟频率提高到几百兆,频率太高又引出更难、更复杂的问题,而且这种方法下测量速度的提离空间也是有限的。

    2018-08-30 10:43

  • 基于TCD142D线阵CCD器件实现双路CCD线纹监控系统的设计

    在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常常会遇到尺寸在一毫米以内的狭缝或细丝直径的测量或定位问题。传统的测量方法是使用精密的量具进行测量,这些测量或定位方法速度慢、误差大,应用范围受到限制。采用CCD成像方法定位或测量细丝直径具有测量精度高、速度快、使用方便、易与计算机相连从而实现自动化监控等优点。

    2020-11-04 10:41

  • 东芝推出“TCD2569BFG” 能为A4幅面文件提供24线每毫米分辨率

    东芝电子元件及存储装置株式会社(“东芝”)近日宣布,推出“TCD2569BFG”,这是一款适用于办公室自动化和工业设备领域的缩影镜头5340像素×3行彩色CCD线性图像传感器,能为A4幅面的文件提供24线每毫米的分辨率。

    2019-05-14 09:12

  • 东芝一款缩影镜头型CCD线性图像传感器"TCD2726DG"

    目前,对具有更高扫描速度的A3多功能打印机的需求在不断增长。TCD2726DG能通过更高的时钟速率来提高性能,从而满足这一需求:其数据速率达100MHz (50MHz × 2ch),而东芝当前传感器的数据速率为70MHz (35MHz × 2ch)。

    2021-03-26 11:10

  • 基于CPLD器件和tcd1201d芯片实现CCD自动增益系统的设计

    ccd(charge couple device)是一种电荷藕合式光电转换器件。在物体位移测量系统中,常常以ccd作为位移传感器。当一束曝光器发出的激光照射到被测物体上并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将经透镜聚焦后成像在ccd上,以使ccd光敏单元感光,从而产生转移电荷。这样ccd驱动电路就会产生一定频率的驱动脉冲以反映物体位移信息,输出的信号为模拟信号。经a/d转换后,便可由后续处理电路采集和运算。

    2020-07-15 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