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章

  • 发资料

  • 发帖

  • 提问

  • 发视频

创作活动
0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返回

电子发烧友 电子发烧友

  • 全文搜索
    • 全文搜索
    • 标题搜索
  • 全部时间
    • 全部时间
    • 1小时内
    • 1天内
    • 1周内
    • 1个月内
  •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家还在搜
  • 短路电流真的无穷大

    短路电流无穷大只是理论上的说法,实际当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2020-03-15 14:44

  • 摇表0和无穷大代表什么?

    摇表,也称为兆欧表或绝缘电阻测试仪,是用于测量电气设备绝缘电阻的专用仪表。摇表的刻度盘上通常有两个极端的读数:“0”和“无穷大(∞)”。

    2024-05-11 11:48

  • 为什么电路带宽不能设计成无穷大

    为什么电路带宽不能设计成无穷大?  电路带宽是指电路本身能够传输的最大频率范围。在现代通信和计算机应用领域,带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着信息传输和处理的速度。然而,虽然我们通常希望电路带宽越宽

    2023-09-20 16:43

  • 基于Simuink的无穷大电源供电系统和同步发电机三相短路的仿真

    首先给出无穷大供电系统的系统图,如下图所示,在0.02s时发生三相短路,对应的线路参数如图2所示。利用Simulink仿真得出其短路电流周期分量幅值以及冲击电流的大小。

    2023-06-02 11:31

  • 跨阻放大器的输入阻抗:无穷大还是为零?究竟是多少?

    翻译:TI信号链工程师 Rickey Xiong (熊尧) 跨阻放大器(TIA)的输入阻抗是多少呢?无穷大还是零呢?都不是,究竟是多少?没有事物是绝对为零或绝对无穷大的,对吗?即使你没有用过TIA, TIA输入阻抗的值会让你惊讶,值得你去理解。

    2017-04-08 08:39

  • 为什么电流源的内阻为无穷大?内阻那么大不是没电流通过了?

    为什么电流源的内阻为无穷大?内阻那么大不是没电流通过了? 电路中常用的电源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电压源(voltage source),另一种是电流源(current source)。其中,电压源的输出

    2023-09-13 14:45

  • 怎么产生负阻抗并与正阻抗相连产生无穷大阻抗?

    怎么产生负阻抗并与正阻抗相连产生无穷大阻抗?  为了理解如何产生负阻抗以及如何与正阻抗相连产生无穷大阻抗,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基本电学知识。 在电学中,电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电阻描述了电器元件

    2023-09-17 16:44

  • 电流源内阻为什么会无穷大

    我们平时见到的稳压电源就属于电压源。它的作用是向外提供稳定不变的电压,而理想电压源是指无论输出电流如何变化,电压都能保持不变。

    2020-01-23 14:29

  • 无穷大智能充电桩助力街道社区排解电动车充电安全隐患问题

    如果说所有的街道都能够入驻一款智能安全快速的充电桩设备,能够对电动车充电进行安全性管理和智能化管控,那么电动车违规充电而引发的悲剧还会再重演吗?前段时间,深圳某街道开始安装无穷大智能充电桩,在为住户

    2018-07-20 16:20

  • 数据无穷大,存储怎么办?

    转载自《第一财经》杂志APP记者/吴洋洋   编辑/刘心力   美编/车玲玲   图片/肖南Yi:YiMagazineC:Steven Craig5G技术的应用促使了数据大爆发,比如自动驾驶,它既需要大量的数据存储,也需要快速的数据读取;再比如安装在交通信号灯旁能实时拍摄和分析的智能摄像头。然而应对指数级的数据增长,目前的存储技术该如何应对?在西部数据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及亚太区总经理Steven Craig看来,除了生产更多的半导体—硅依然是最好的材料,其他的解决方案包括是更好地给数据分层,根据不同性质的数据,采用不同的存储解决方案。Yi:数据的爆发对存储技术提出的挑战是什么?如何应对?C:全球现在产生的数据量接近1个ZB(等于10万亿亿字节)。但是到2024年,也就是距离现在不到5年的时间,这个数据可能翻一番,达到2个ZB的体量。5G技术在蓬勃发展,生成的数据会越来越多。现在我们可能还没有非常高效的存储解决方案来解决海量数据的多样化存储需求,因为我们看到5G技术有一个特点是高速传输,很多人会选择既在本地设备存储数据,同时快速传输到云上。我们的工程师在不断推进创新技术的研发,应对相关的挑战。比如,我们已经完成从传统的2D到3D产品的转变。就是说,之前我们在存储数据的时候,只使用芯片的两个面,而现在我们可以用到三个面。就像摩天大厦,一层一层地堆叠。现在的技术可以达到162层的3D存储技术,相比过去的2D技术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Yi:存储的介质因此有过哪些进步?C:存储介质一类是磁盘型的机械硬盘,像我们听音乐唱片时用的那种,用探针读取,也就是hard drive (HDD);另一类使用半导体材料,我们行业内叫闪存,它记录和读取靠的是光电,读写的速度更快,能耗更低—你用电脑的时候感觉用机械硬盘会发热,用闪存就不太会发热。Yi:两种存储技术的市场有什么变化?C:以前业内都觉得闪存会替代机械硬盘,就是因为闪存比传统机械硬盘更快,能耗更低。而且人们太需要各种各样小小的方便随身携带的存储设备了,任何的车载、智能穿戴设备都需要半导体的存储技术。但实际上,因为数据快速膨胀,对容量的需求比原先图片时代大多了,催生了云端存储。所以我们看到机械硬盘也是在增长的,因为现在数据中心大部分的云计算还是以硬盘存储为主,哪怕中国最先进的云供应商,大部分使用的都是机械硬盘存储。闪存当然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因为它尺寸较小,且密度高,能在很多不同的场景应用,比如自动驾驶和拍摄等领域。以安防为例,安防是一个非常大且在高速成长的市场,城市的每个十字路口都有摄像头拍照。这些摄像头会产生海量数据,它们主要是通过闪存来存储和处理终端数据的。后续这些照片需要发送到一个集合的设备中心存储,再存到云上。这就是一个新兴的应用场景。另外的例子还包括无人机、智慧家庭、物联网(IoT)系统、手机等。Yi:云端存储还在继续用机械硬盘存储?C:目前云服务商其实闪存和机械硬盘两部分都在应用,并根据不同的数据存储需求来调整。比如云存储当中有一部分数据是你不常访问的,这部分数据就适合用机械硬盘来存储,这种数据我们叫作冷数据或者极冷数据。如果你有直播流或者是视频流,需要快速访问和快速读取,这个时候只有通过闪存才能满足。所以这是一个应用场景的匹配性和成本的综合考量。闪存现在在大的数据中心是个趋势,但不是主流。还有一点是机械硬盘的成本更低。Yi:你们如何区分数据的性质?C:根据数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可以将数据分为极热数据、热数据、温数据,冷数据和极冷数据,也就是对数据进行分层存储——根据每种数据不同的需求,来确定采用对应的存储解决方案。冷数据就是很少调取的数据。比如停车场或者小区监控拍到的,只要没有违法行为或者发生意外,不需要调取数据的时候,那些数据扔在那里3个月、1年、两年也不动的,我们叫冷数据。这些数据完全可以放在传统的机械硬盘里,不用太频繁地调取,成本也低。还有一些是需要频繁接触、频繁读写或者是跟用户更快交互的,那就可能需要闪存。所以,现在大的云客户因为考虑到成本和竞争力,也不再简单地看待存储,而是会去分析他的客户是什么类型,是安防监控那种需要大量地收录数据、很少弹出信息、过一段时间就把它覆盖掉,还是别的场景,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有不同的解决方案。Yi:机械硬盘和闪存的成本差异是如何来的?C:它其实是两个生态。能生产机械硬盘的公司有很多,它是上一代技术,但能生产半导体的公司不多,我们是其中一家。之前我们收购了全球为数不多的半导体公司闪迪,它除了有闪存,还有半导体的晶圆技术。最上游有能力做晶圆工厂的半导体的公司不多,我们是其中一家。我们和铠侠大概占到全球1/3闪存的产 量。Yi:消费电子硬件追求更轻、更薄,这个趋势对存储提出的要求是什么?C:其实我们观察到很多不同的趋势,比如5G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过去,人们将数据存储在本地,且是集中性的存储。现在,在各个应用领域,新技术通过5G应用及其高速传输,使数据访问更快、更便捷。这种情况下本地设备往往就成了我们所说的“边缘设备”—用户可直接获取数据,然后通过5G网络发送并存储在云上,再从其他设备访问这些数据。这是我们在过去几年间看到的一个巨大变化。Yi:进入更广泛的IoT领域时,如何面对低价的挑 战?C:这是我们现在每天都在面对的一个问题。从技术的角度看,我们希望能够不断提升容量,但是IoT设备目前是小容量为主流的。对我们来说,这个挑战就是怎么让我们产品的价格能够满足这些小容量的家电产品的期望。解决方案之一就是实现对这类设备的中央集成式管理,所有的设备可能都要连到一个中央集成的工作中心。Yi:你觉得你们行业被低估的地方是什么?C:我们行业一直都是被低估的,人们有时候愿意为买一双鞋付更高的价格,但不会为16TB的存储花同样的钱—存储设备的复杂性和精密性远远超出做一双鞋的复杂性。再比如现在机场大多采用面部识别技术完成“人证合一”的验证。人们会赞叹、认可面部识别技术,但是如果没有存储技术,这些数据是没有办法被留存和分析的。Steven Craig是西部数据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及亚太区总经理。西部数据公司是存储技术和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2021-05-25 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