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大康先生于1963年进入半导体行业,并先后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中科院东方科技公司、美国应用材料公司。2002年退休后,莫大康先生仍然活跃于半导体行业,并曾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100余篇,近期著有《台湾存储器业的梦》、《全球12英寸生产线的进展》、《全球代工竞争力分析》和《工业变革时代谁将真正受益》等文章。
电子发烧友
5329次浏览
只要美国不放弃它要“称霸”及主导世界的理念,中美之间无法避免有一场实力的较量。
2020-11-10 18:13
未来全球代工格局生变,格罗方德及联电已经退出高端竞争,导致代工第一阵营中可能只剩下台积电与三星两家火拼,再加上中芯国际等一定会持续的跟进。尽管台积电的老大地位可能难以撼动,但是三星在代工中的角色及其它的动作值得引起业界关注。
2018-11-13 10:06
中国半导体业的“痛点”主要是在EDA工具与IP及半导体设备与材料依赖它人,以及技术差距大,缺乏领军人才等。因此要保持清醒,只要“痛点”仍在,产业发展的“命脉”掌握在他人手中,经受各种打压是不可避免。 中国半导体业发展中大量设备依赖进口的事一直揪心,美方经常拿它来要挟我们,然而半导体设备与材料业的突破十分困难,但是又刻不容缓。显然这些“痛点”的解决,非一日之功,有相当大的难度,因为它等于要想在短时期内去挑战西
2021-03-19 10:07
据IC Insight最新统计,2018全球代工排名预测,三星已经跃居第二,超过格罗方德,由2017年的46亿美元,市占6%,上升至2018年的100亿美元,市占至14%。
2019-02-26 15:11
三星李在溶近期表示,2030年三星要成为全球头号芯片供应商。三星的目标已经十分明确,现在它已是全球存储器业的首位,它的85%营收来自存储器,因此未来它可能采取的措施,一是继续扩大存储器的市场份额,另一个是采用兼并途径,包括扩大逻辑芯片以及代工的市占率。
2019-03-19 16:28
在2018的Semicon West会上“感觉机器”一书的作者Amir Husain说:“软件吃掉世界,而AI正吃掉软件”。正如卡德•梅茨于2018年1月14日在纽约时报上所言:It’s a new silicon world and a new race”,这是一个新的硅世界,几乎每个人都是同时开始参加竞赛之中,所以机遇与风险同在。
2018-08-07 09:43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要作好最坏时刻的预案准备,中国半导体业一定会由危机转为契机。今天来看贸易战可能有些“紧张”,但是相信再过几年之后,随着中国的国力继续提升,双方的贸易战也逐渐成为”常态”,中国一定会更加自信与有力量。
2018-08-14 09:46
存储器业垄断格局不可能一成不变,中国半导体业要涉足存储器业是国家意志,不会改变,要相信中国半导体业会按照国际通用规则,一方面大力开发IP,同时会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融合全球化之中。目前1xnm DRAM已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正在继续产能爬坡与扩充。而3DNAND,长江存储拥有独创的Xtaking技术,它已从32层向64层过度,预计2020年也将进入量产阶段。
2019-10-14 17:13
历史上的技术革命可以做个简单分类:从蒸汽机为主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电气化带来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再到信息、互联网、移动带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及如今的人工智能 AI 带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普华永道对未来 AI 的一个预测:在未来大约十年中,就是 2030 年底,AI 将为全世界创造 16 万亿美元增额的 GDP。而 16 万亿美元中可能有 7 万亿美元是来自于中国。 赛迪顾问总裁孙会峰表示:“当前,中国乃至全球AI芯片产业仍处于产业化早期阶段”。
2021-03-26 12:29
实际上中国半导体业经常是“雷声大,雨点小”,就拿紫光作例,它通过兼并手段,除了展讯,锐迪科等之外,其它象样一些没有拿到什么。然而紫光并没有偃旗息鼓,赵伟国仍信誓旦旦要投资700亿美元在武汉,成都与南京建厂,好象不仅是存储器,还要作代工,雄心之大,令人敬佩。中国半导体业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尽管与先进地区比较差距仍不少,但是相对差距在缩小是不争的事实,未来中国半导体业在全球的权重因子继续提高也是共识,尤其在成熟制程方面,中国是有足够的竞争实力。
2017-01-16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