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从欧美日韩等地的3G发展看,“快鱼吃慢鱼”已成为行业准则,谁能快速部署一张精品3G网络,谁就能占得先机。海外运营商在3G建网中存在很多共同之处,包括选择合作伙伴
2019-07-15 06:28
`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当今全球化进度不断深入,科技水平持续提升,ICT(信息与通信技术)制造业不再是一个闭门造车的行业。ICT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工得到进一步细化,逐渐形成了各个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共促成长的共赢局面。总的来说,美国领跑高端芯片、基础软件等领域,日本在上游材料和装备方面占优,韩国则在存储器领域不断发挥优势,还有欧盟方面在传感器技术遥遥领先,而奋起直追的中国,在整机集成领域的表现也日益突出。接下来我们一一进行解析。材料装备:日本强显示面板上游材料中,分为偏光片、玻璃基板、光学膜和OLED发光材料四个部分,我们从这四个部分中分别列举了三家标志性企业,发现日本企业占据最多席位,共7家;美国占据3家,韩国凭借LG化学在偏光片领域囊获第三,而中国只有一家光学膜企业上榜——乐凯。具体来说,偏光片领域:日东电工(日本)、住友化学(日本)、LG化学(韩国);玻璃基板:康宁(美国)、旭硝子(日本)、电气硝子(日本);光学膜领域:东丽(日本)、3M(美国)、乐凯(中国);OLED发光材料:柯达(日本)、UDC(美国)、出光兴产(日本)。上游芯片:美国强上游芯片从用途方面划分为两个部分:智能手机产业链和数据通信设备产业链。智能手机产业链有专注于存储新芯片的三星(韩国)、海力士(韩国)、美光(美国)以及专注于摄像头的索尼(日本)、三星(韩国)、豪威科技(中国);数据通信设备产业包括了FPGA的英特尔(美国)、赛灵思(美国)、莱蒂斯(美国)以及交换芯片的思科(美国)、博通(美国)、华为(中国)。对比看出,上游芯片中美国的综合实力最强,FPGA和交换芯片两个方面几乎是美国企业包揽。而韩国在智能手机产业链上也不容小觑,尤其是三星,掌握了智能手机硬件的高端工艺制程。而中国在上游芯片中持续发力,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摄像头和交换芯片两个方面,出现了豪威和华为这两家国内数一数二的代表企业,值得肯定与自豪。整机集成:中国强整机集成涵盖了整机、运营商交换机、路由器的三个方面。美国、韩国都承包各自擅长领域,但中国在三个方面都展示了超强的发展潜力,因此我们认为中国的整机综合能力是最强的。首先在终端整机方面,前三分别是三星(韩国)、苹果(美国)、华为(中国);在运营商交换机方面,思科(美国)、中兴(中国)、华为(中国);最后的运营商路由器方面,有思科(美国)、华为(中国)、瞻博(美国)这三家顶级企业。可以看到,以华为、中兴为代表中国企业,其整机实力得到快速成长。虽然市占还不能快速超越美韩,但相信在长时间的投入爬坡后,将会高效准确地找到自身的核心优势与定位,加快发展速度,最终引领行业发展前景。`
2018-10-09 13:40
A欧美日电脑控制技术诊断精华
2013-05-09 23:18
快速适应物联网的需求。在国产传统32位MCU市场,国内市场约400亿民币,但国产化率只有6%左右,高可靠性市场仍为欧美日韩品牌垄断,国内品牌集中在同质化严重的低端市场,而通用MCU微控制器的高端市场又
2021-02-21 16:02
欧美日韩中等主要国家,从目前网络部署及应用情况看中国占全球80%,处于绝对领跑地位。 2017年8月9日,创客中国“移动物联网”“鹰潭杯”创新创业大赛正式启动。在启动会上,江西省鹰潭市市委书记曹淑
2017-08-17 13:57
“中国制造”层面。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先进技术领域纷纷在中国设厂生产,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为加强自主研发,单片机解密也需要从“芯”开始,改革升级传统代工生产,克隆模仿的制造模式,升级为创新二次研发
2014-04-15 16:10
搞生产。要结合当前国情,学习欧美日韩发达国家的技术是最快捷的成长方式。换句话说,就是要反向吸收他人的先进技术。单片机解密可以从已有芯片设计系统漏洞出发,***芯片加密字节,提取芯片关键信息,获取单片机
2014-04-15 16:09
为什么要创造新的电池放电技术?当前电池放电技术有哪几种?全在线放电技术是什么?全在线放电是如何工作的?在线放电技术与当前放电技术对比,有什么不同?
2021-04-15 06:34
慕课苏州大学.嵌入式开发及应用.第三章.基本模块.Flash在线编程构件的使用0 目录3 基本模块3.7 Flash在线编程构件的使用3.7.1 课堂重点3.7.2 测试与作业4 下一章0 目录3
2021-12-20 07:41
近年来,日本***在RFID的UHF标准中推崇EPC和ISO。为了保证UHF评断中RFID的应用,2004年果断地对拥挤的UHF频段进行清理,专门为RFID开设了专用频段。这样做使日本在RFID技术设备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都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2019-10-21 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