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建立既可解释又准确的模型来改良这种错误的二分法。关键是将神经网络与决策树相结合,在使用神经网络进行低级决策时保留高级的可解释性。
2020-05-31 10:51
如果考察某些类型的“事后可解释性”(post-hoc interpretable),深度神经网络具有明显的优势。深度神经网络能够学习丰富的表示,这些表示能够可视化、用语言表达或用于聚类。如果考虑对可解释性的需求,似乎线性模型在研究自然世界上的表现更好,但这似乎没有
2018-07-24 09:58
广义上的可解释性指在我们需要了解或解决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可以获得我们所需要的足够的可以理解的信息。
2018-06-25 10:21
本文开始介绍了缓冲电路的概念,其次阐述了缓冲电路的基本结构与缓冲电路的工作原理,最后介绍了缓冲电路的工作波形以及缓冲电路
2018-03-26 13:40
SUBMIT 解释器与机器人解释器和 I/O 管理器共享系统功率,其中,机器人解释器和 I/O 管理器具有更高的优先级。因此,SUBMIT 解释器不会定期在机器人控制系
2023-03-08 11:22
安装Python解释器是搭建Python编程环境的第一步。Python解释器是Python编程语言的核心组件,负责解析和执行Python代码。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如何安装Python解释器,以便您能够开始学习和使用P
2023-04-14 12:08
深度学习的热潮还在不断涌动,神经网络再次成为业界人士特别关注的问题,AI 的未来大有可期,而深度学习正在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近日斯坦福大学给我们分享咯一则他对深度神经网络可解释性的探索的论文,我们去看看他是如理解的吧!
2018-01-10 16:06
对于网络而言,数据包在网线上的时候,绝对安全,绝对是全速前进,最危险的就是到达转发设备内部,设备处理数据包带来的固有延迟导致数据包必须有机会被缓冲,处理加速比一定要和缓冲区大小对应,此时增加缓冲区大小就类似于高速公路
2017-10-15 09:47
Java是一种可以撰写跨平台应用软件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Java技术具有卓越的通用性、高效性、平台移植性和安全性,广泛应用于PC、数据中心、游戏控制台、科学超级计
2018-04-26 15:19
缓冲技术是为了协调吞吐速度相差很大的设备之间数据传送而采用的技术。
2024-01-22 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