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章

  • 发资料

  • 发帖

  • 提问

  • 发视频

创作活动
0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返回

电子发烧友 电子发烧友

  • 全文搜索
    • 全文搜索
    • 标题搜索
  • 全部时间
    • 全部时间
    • 1小时内
    • 1天内
    • 1周内
    • 1个月内
  •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 全部板块
    • 全部板块
大家还在搜
  • 在使用485进行通讯时,我主从站目前使用的SN65LBC184DR有极性进行通讯,

    在使用485进行通讯时,我主从站目前使用的SN65LBC184DR有极性进行通讯,近来无极性485通讯产生,预更换为无极性芯片,但我目前了解到的信息可行的是主站使用有极性通讯芯片,从站使用有极性和无极性的都可以,但主站使用无极性芯片,从站使用有极性芯片是不可行的,小弟浅见,有哪位大神指正指正!!!

    2017-06-16 15:50

  • PID参数整定之浅见

    转载自中仪在线一、PID常用口诀::参数整定找最佳,从小到大顺序查;先是比例后积分,最后再把微分加;曲线振荡很频繁,比例度盘要放大;曲线漂浮绕大湾,比例度盘往小扳;曲线偏离回复慢,积分时间往下降;曲线波动周期长,积分时间再加长;曲线振荡频率快,先把微分降下来;动差大来波动慢,微分时间应加长;理想曲线两个波,前高后低四比一;一看二调多分析,调节质量不会低。二、PID工程整定,在各种调节系统中PID整定数据参考如下:温度T: P=20%~60%;I=180~600s;D=3~180s压力P: P=30%~70%;I=25~180s液位L: P=20%~80%;I=60~300s流量L: P=40%~100%;I=6~60s三、PID控制的原理和特点: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调节器控制规律为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简称PID控制,又称PID调节。PID控制器问世至今已有近70年历史,它以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整方便而成为工业控制的主要技术之一。当被控对象的结构和参数不能完全掌握,或得不到精确的数学模型时,控制理论的其它技术难以采用时,系统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必须依靠经验和现场调试来确定,这时应用PID控制技术最为方便。即当我们不完全了解一个系统和被控对象,或不能通过有效的测量手段来获得系统参数时,最适合采用PID控制技术。PID控制,实际中也有PI和PD控制。PID控制器就是根据系统的误差,利用比例、积分、微分计算出控制量进行控制的。比例控制(P):比例控制是一种最简单的控制方式。其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成比例关系。当仅有比例控制时系统输出存在稳态误差(Steady-state error)。积分控制(I):在积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积分成正比关系。对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如果在进入稳态后存在稳态误差,则称这个控制系统是有稳态误差的或简称有差系统(System with Steady-state Error)。为了消除稳态误差,在控制器中必须引入“积分项”。积分项对误差取决于时间的积分,随着时间的增加,积分项会增大。这样,即便误差很小,积分项也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加大,它推动控制器的输出增大使稳态误差进一步减小,直到等于零。因此,比例+积分(PI)控制器,可以使系统在进入稳态后无稳态误差。微分控制(D):在微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微分(即误差的变化率)成正比关系。自动控制系统在克服误差的调节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振荡甚至失稳。其原因是由于存在有较大惯性组件(环节)或有滞后(delay)组件,具有抑制误差的作用,其变化总是落后于误差的变化。解决的办法是使抑制误差的作用的变化“超前”,即在误差接近零时,抑制误差的作用就应该是零。这就是说,在控制器中仅引入“比例”项往往是不够的,比例项的作用仅是放大误差的幅值,而目前需要增加的是“微分项”,它能预测误差变化的趋势,这样,具有比例+微分的控制器,就能够提前使抑制误差的控制作用等于零,甚至为负值,从而避免了被控量的严重超调。所以对有较大惯性或滞后的被控对象,比例+微分(PD)控制器能改善系统在调节过程中的动态特性。

    2017-12-21 14:18

  • 3.3V和5V混合电路

    电源)组成的电路现象:容易造成晶振不起振。解决办法:将3.3V和5V电路的GND通过0欧姆电阻相连。 这只是我一点浅见。如果各位高手有别的案例或别的见解,请分享一下,菜鸟敬上。

    2012-06-18 14:15

  • 降低电源待机功耗的那些绝招

    ,基本只是需要一些经验,有时要做些妥协。这里就把和大家分享一些本人的浅见。  先从AC输入端说起,这里最大的损耗就来自于X电容放电的电阻。大部分的安规标准都要求1s内把X电容的电压放到安全电压以下。这样容值

    2018-11-30 17:11

  • 做单片机快两年了,跟大家分享下心得,不喜勿喷哦~~

    用STM32也只是能实现51一样的高低电平控制。说这么多,只是希望看到的同学们不要盲目的求快,一定要把算法掌握,现在楼主还是一名大三在校生,我在想以后工作后如果掌握不了核心算法的话也许只能美之名曰高级打工者,是做不到工程师级别的。 以上仅仅是晚辈的浅见,请各位前辈批评指正!

    2015-01-19 20:16

  • 无线470能够自动组网了,zigbee还有什么优势呢?

    个人对于无线通信技术的一些浅见,欢迎朋友们与我进行探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1-4 11:39:34编辑过]

    2010-04-26 13:20

  • 学习RV32GC对比X86-32指令集的优势思考

    在学习RISC-V指令集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该指令集先进性,尤其是对比其它指令集的优势。这里总结尝试总结一下RV32GC与X86-32指令集的对比优势,以下是个人翻阅资料的浅见。 指令格式与解码

    2024-10-31 21:47

  • 【合宙Air105开发板试用体验】开箱+一个图片显示demo

    就可以刷固件了,果然熟悉的流水灯欢快的跑起来鸟~看来之前板子的固件没刷上。二、LuatOS之浅见申请AIR105核心板试用的时候到LuatOS官网了解了下,我的理解LuatOS是一个跑在MCU上的提供

    2022-05-24 23:41

  • 浅谈四极开关的应用

    语焉不详.最常用的隔离措施是装设四极开关(单相时为两极开关),但在执行中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引起电器同行广泛的关注.笔者不揣浅薄,愿就个人理解所及,陈述一些浅见.传奇商务在线(www.021le.com

    2009-08-06 15:24

  • Wi-Fi IoT智能家居套件,我也来开箱啦!

    理由了,在这里,也想分享一下自己对嵌入式开发的浅见,为各位刚刚参与到鸿蒙系统开发学习的朋友们一点小小的建议。 大学临毕业前,也只是懂个简单的数电模电和C语言,那时候听说学习嵌入式比较好找工作,就急急忙忙

    2020-11-30 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