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暨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唐群委教授课题组在ACS Nano (IF=14.588)上发表题为“Nodding Duck Structure Multi-track Directional
2021-05-24 09:38
近期,暨南大学宾德善/李丹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J. Am. Chem. Soc.上发表了研究论文,以具有独特sp2-C共轭 (π-共轭) 结构的共价有机框架材料 (TQBQ-COF) 作为高容量、能快速稳定储钾负极材料。
2023-03-21 11:38
【暨南大学:基于倾斜光纤布拉格光栅局域光散射的原位表面浊度传感器】 暨南大学郭团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紧凑的光纤传感器,用于原位和连续的浊度监测,其基于来自目标颗粒的偏振消失波的表面光学散射。该传感器
2024-08-27 16:17
6月30日下午,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及MBA智能制造俱乐部一行莅临鸿利智汇参观交流。鸿利智汇副董事长、副总裁贾合朝,董事、副总裁邓寿铁,车用半导体总经理宋小清,鸿利显示副总经理桑建及相关领导热情接待并
2022-07-01 19:35
传感新品 【暨南大学:成功用莲藕制造纳米传感器,将用于极小区域探测】 近日,暨南大学教授李宝军团队和副教授杨先光课题组取得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纳米光学成果。他们成功从直径约8cm的莲藕片中提取出直径3
2024-03-09 08:40
传感新品 【暨南大学:研发光纤传感器用于“破译”纳米尺度吸附、组装和去离子动力学】 在持续的城市化、工业化和人口增长的推动下,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而无处不在的有毒物质排放造成
2023-05-31 08:41
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与精准监测是临床医学与基础研究的核心挑战。癌胚抗原(CEA)作为结直肠癌、胃癌及乳腺癌等多种实体瘤的关键肿瘤标志物,其浓度异常升高与肿瘤负荷及进展显著相关。实现CEA的超灵敏检测,对 早期筛查、疗效评估及个体化治疗策略制定 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光电化学(PEC)生物传感技术凭借高信噪比(低背景干扰)与单光子级检测灵敏度的优势,成为新兴肿瘤标志物分析平台。其通过光能驱动光生载流子产生、分离和转移,
2025-07-08 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