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D调节的实质是什么? 经常看到有关PID调节问题书籍,看来看去看不懂他们再说什么。还有一些技术员一提起PID调节,就摇头,搞不懂呀!那么PID调节的实质是什么?通俗
2009-07-04 08:34
结合具体实例,深入探讨了C++语言程序设计中一些令人费解的概念的实质,比如像this指针、虚函数、对象模型的构造等。通过分析汇编代码内容,揭示了编译器在后台所作的部分
2009-08-24 08:29
张力的拉矫区,所以虚焊的焊缝在生产线上极易造成断带事故,给生产线正常运行带来很大的影响。 虚焊的实质就是焊接时焊缝结合面的温度太低,熔核尺寸太小甚至未达到熔化的程度,只是达到了塑性状态,经过碾压作用以后勉强结
2017-09-26 19:07
热式气体质量流量计的实质是利用在流体流动时流体与固体间的热交换,通过测量热量的传递、转移和平衡来求得流体的流量。根据热式质量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其有两种测量质量流量的不同方法:恒温差法和恒功率法,两种
2017-10-01 13:13
本文主要介绍了光电传感器,并对发光二极管、超声波传感器和光纤等做了详细的介绍。
2017-10-11 17:48
步进电机细分驱动的实质是步进电机在输入脉冲切换时,只 改变相应绕组中的电流的一部分,即对相电流实施微量控制,利用各相电流的 阶梯变化产生一系列的假想的磁极对,则转子对应的每步运动也相应只是原步 距角
2021-08-31 06:12
第1章 EMC基础知识及EMC测试实质 1.1 什么是EMC 1.2 传导、辐射与瞬态 1.3 理论基础 1.3.1 时域与频域 1.3.2 电磁骚扰单位分贝(dB)的概念 1.3.3
2022-01-14 10:46
本帖最后由 玩美格调 于 2017-2-15 11:31 编辑 可以直接关注wx订阅号【EMC家园】有更多的干货等你。1辐射发射辐射发射测试测试电子、电气和机电设备及其组件的辐射发射,包括来自所有组件、电缆及连线上的辐射发射,用来鉴定其辐射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一致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影响同一环境中的其他设备。2传导传导骚扰测试为了衡量设备从电源端口、信号端口向电网或信号网络传输的骚扰。3静电放电抗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测试单个设备或系统的抗静电放电干扰能力,它模拟操作人员或物体在接触设备时的放电;人或物体对临近物体的放电。静电放电可能产生一下后果:直接通过能量交换引起半导体器件的损坏、放电所引起的电场磁场变化,造成设备的误动作。放电的噪声电流导致器件的误动作。4射频辐射电磁场射频辐射电磁场的抗扰度测试对设备的干扰往往是设备操作、维修和安全检查人员在使用移动电话时所产生的,无线电台、电视发射台、移动无线电发射机和各种工业电磁辐射源,以及电焊机、晶闸管整流器、荧光灯工作时产生的寄生辐射,都会产生射频辐射干扰。测试的目的时建立一个共同的标准来评价电子设备的抗射频辐射电磁场干扰能力。5快速瞬变脉冲群快速瞬变脉冲群的抗扰度测试电路中机械开关对电感性负载的切换,通常会对同一电路中的其他电气和电子设备产生干扰。测试的机理是利用群脉冲产生的共模电流流过线路时,对线路分布电容能量的积累效应,当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引起线路(乃至设备)工作出错。通常测试设备一旦出错,就会连续不断的出错,即使把脉冲电压稍稍降低,出错情况依然不断。脉冲成群出现,脉冲重复频率较高,波形上升时间短暂,能量较小,一般不会造成设备故障,使设备产生误动作的情况多见。6浪涌浪涌抗扰度测试雷击主要模拟间接雷,如雷电击中户外线路,有大量电流流入户外线路或接地电阻,产生干扰电压。在线路感应的电压和电流,雷电击中临近物体产生电磁场,在线路上感应的电压和电流,雷击中地面,地电流通过公共接地系统时所引入的干扰。切换瞬变:主电源系统切换时产生的干扰,同一电网大型开关跳动时产生的干扰。7射频场感应传导射频场感应的传导抗扰度测试通常情况下设备的引线的长度可能与干扰频率的几个波长相当,这些引线就可以通过传导方式对设备产生干扰,没有传导电缆的设备不需要做此项测试。在通常情况下,***扰设备的尺寸要比频率较低的干扰波的波长小的多,相形之下,设备引线的长度可能达到干扰波的几个波长,这样,设备引线就变成被动天线,接受射频场的感应,变成传导干扰入侵设备内部,最终以射频电压电流形成的近场电磁场影响设备工作。8电压跌落、断时中断和电压渐变电压跌落、断时中断和电压渐变抗扰度测试电压瞬间跌落、断时中断是由电网、变电设施的故障或负荷突然出现大的变化所引起的。电压变化是由连接到电网中的负荷连续变化引起的。
2017-02-15 11:29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图像的特效显示,比如许多软件的欢迎界面中图片的动画特技。那么图像特效的实质是什么呢? 其实质就是按照某种规则, 将图像的各部分以某种次序分别显示,直
2011-06-07 17:22
结构化综合布线实质就是指建筑物或建筑群内所安装的传输线路.
2010-06-09 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