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章

  • 发资料

  • 发帖

  • 提问

  • 发视频

创作活动
0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返回

电子发烧友 电子发烧友

  • 全文搜索
    • 全文搜索
    • 标题搜索
  • 全部时间
    • 全部时间
    • 1小时内
    • 1天内
    • 1周内
    • 1个月内
  •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家还在搜
  • 大赛 ,。

    电子设计大赛的好东西

    2015-04-25 17:02

  • 2017年京东智慧物流黑科技视频曝光!

    科技范儿的说法,就是京东智慧物流系统收到了你的订单指令,指挥无人仓各位物流机器人“机不停蹄”的忙碌起来——拣货、贴标签、分拣、集货,再到自动装上无人传站车。无人传站车在智能分拣系统的指挥下,将车上货品送至

    2017-02-17 15:38

  • 大赛加油

    2015电子大赛加油

    2015-08-11 16:49

  • 电子设计大赛培训

    电子设计大赛教程,要参加电子设计大赛的同学值得一看

    2013-06-01 21:12

  • 大赛经验分享

    大赛经验分享,一起努力!!1

    2013-08-15 16:10

  • 【电子设计大赛】最全PID算法原理及应用代码

    本帖最后由 低调的牛_ 于 2017-7-24 20:07 编辑 1.PID常用口诀: 参数整定找最佳,从小到大顺序查,先是比例后积分,最后再把微分加,曲线振荡很频繁,比例度盘要放大,曲线漂浮绕大湾,比例度盘往小扳,曲线偏离回复慢,积分时间往下降,曲线波动周期长,积分时间再加长,曲线振荡频率快,先把微分降下来,动差大来波动慢,微分时间应加长,理想曲线两个波,前高后低4比1。2. 一看二调多分析,调节质量不会低 2.PID控制器参数的工程整定,各种调节系统中P.I.D参数经验数据以下可参照:  温度T: P=20~60%,T=180~600s,D=3-180s   压力P: P=30~70%,T=24~180s,   液位L: P=20~80%,T=60~300s,   流量L: P=40~100%,T=6~60s。 3.PID控制的原理和特点     在工程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节器控制规律为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简称PID控制,又称PID调节。PID控制器问世至今已有近70年历史,它以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整方便而成为工业控制的主要技术之一。当被控对象的结构和参数不能完全掌握,或得不到精确的数学模型时,控制理论的其它技术难以采用时,系统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必须依靠经验和现场调试来确定,这时应用PID控制技术最为方便。即当我们不完全了解一个系统和被控对象﹐或不能通过有效的测量手段来获得系统参数时,最适合用PID控制技术。PID控制,实际中也有PI和PD控制。PID控制器就是根据系统的误差,利用比例、积分、微分计算出控制量进行控制的。  比例(P)控制  比例控制是一种最简单的控制方式。其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成比例关系。当仅有比例控制时系统输出存在稳态误差(Steady-state error)。  积分(I)控制  在积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积分成正比关系。对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如果在进入稳态后存在稳态误差,则称这个控制系统是有稳态误差的或简称有差系统(System with Steady-state Error)。为了消除稳态误差,在控制器中必须引入“积分项”。积分项对误差取决于时间的积分,随着时间的增加,积分项会增大。这样,即便误差很小,积分项也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加大,它推动控制器的输出增大使稳态误差进一步减小,直到等于零。因此,比例+积分(PI)控制器,可以使系统在进入稳态后无稳态误差。  微分(D)控制  在微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微分(即误差的变化率)成正比关系。 自动控制系统在克服误差的调节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振荡甚至失稳。其原因是由于存在有较大惯性组件(环节)或有滞后(delay)组件,具有抑制误差的作用,其变化总是落后于误差的变化。解决的办法是使抑制误差的作用的变化“超前”,即在误差接近零时,抑制误差的作用就应该是零。这就是说,在控制器中仅引入“比例”项往往是不够的,比例项的作用仅是放大误差的幅值,而目前需要增加的是“微分项”,它能预测误差变化的趋势,这样,具有比例+微分的控制器,就能够提前使抑制误差的控制作用等于零,甚至为负值,从而避免了被控量的严重超调。所以对有较大惯性或滞后的被控对象,比例+微分(PD)控制器能改善系统在调节过程中的动态特性。

    2017-07-24 20:02

  • 实现平衡和循迹程序的算法

    一.简述作为第二次参加智能车大赛的“老队员”,有了前一届的参赛经验,上手起来确实轻松了不少。因此,在选择组别的时候,我便想挑战一下自己,选择了这个今年新加入的且难度较大的单车拉力组。事实也证明,这个

    2021-08-26 06:18

  • 纪念2013电子设计大赛

    经过那么多天的煎熬,大赛终于结束了,凌晨四点在此发帖留下自己走过的痕迹 电子设计大赛我经历了

    2013-09-09 04:21

  •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

    03到11年全国电子设计大赛题目

    2013-07-11 20:36

  • 2013大赛题目

    2013大赛题目本科组

    2013-09-04 07:57